有司在古代的意思是什么(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的解释)

7634 笪寄琴
有司在古代值得是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,在论语中,孔子曰:“先有司,赦小过,举贤才”,这句话的意思是先使办事人员各安其职,赦免他们的小过错,提拔贤能的人。

子路问孔子,怎么才能当好官,管理好百姓。

孔子告诉子路,想要当好官,要懂得“先之,劳之。”

为官的人,要先懂得以身作则,做好带头作用,成为楷模;然后去教会百姓干活,在起好带头作用后,再共同去带头劳作。

子路听后继续跟孔子说,希望他多说一点。

孔子又告诉子路,做到“无倦”就好。

在做到了以身作则了,成为了榜样,就带动大家一起来学习,如此孜孜不倦地执行下去,不要觉得疲倦麻木,就是孔子说的最好的为政之道。

在上班工作也是一样的道理,当开始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开始了疲倦感,就会越来越枯燥乏味,然后也无心应对了。

继续下章,仲弓前来问政。

仲弓为季氏宰,问政。

子曰:“先有司,赦小过,举贤才。”

曰:“焉知贤才而举之?”

曰:“举尔所知。尔所不知,人其舍诸?”

注释:

有司:古代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。

诸:“之于”二字的合音。

原文解析:

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,询问怎么管理政事。

孔子说:“先使办事人员各安其职,赦免他们的小过错,提拔贤能的人。”

仲弓又问:“怎样才能知道哪些人是贤才并把他们选拔出来呢?”

孔子说:“选拔你所知道的,那些你所不知道的,别人难道会埋没他吗?”

有感解读:

“仲弓为季氏宰,问政。”

仲弓当了季氏的家臣,邑宰。能给季氏当邑宰,是当时非贵族能做到的最高的官职了。

加上仲弓,孔子有三个学生当过季氏的邑宰,在前面读过被孔子骂过的冉有,还有子路。

但仲弓是德行科的一员,他的德行是比较好的一个,突然当上那么大的官,想着怎么管理才能做好这个官职,就来问孔子如何为政。

孔子就给了他三个建议“先有司,赦小过,举贤才”。

因为仲弓的官职不低,手下有很多人要管,“先有司”就是和子路说的“先之”是一样的道理,就是要先给手下做好榜样,做好表率,要使其职掌分明,办事有序;

然后是“赦小过”,不要过于求全责备,手下有过失,要适当的饶恕,不能死抓过错不放。

想象下,当我们不小心帮领导做错了一件事,本来就会自然的有些内疚感,想着下次一定要认真点。

而此时领导因为这件小事紧抓着自己不放,就会自然的产生矛盾感,以后做事就更加难以上心。

但反之,做领导能多加宽容,给手下多点机会,那自然就会感激领导,然后尽量下次把事情做好。

所以孔子第三个建议是“举贤才”,对于有德有才的人,要特别举用他,掌握了人才,管理政务就已经成功了一半。

随后仲弓又问:“焉知贤才而举之?”说,那我怎么才能识别一个人才呢?如何去知道人才都在哪里呢?

孔子告诉他:“举尔所知。尔所不知,人其舍诸?”意思是说,举自己知道的人就好,如果自己不知道,别人也不会不告诉你呀。

后面这句,就特别符合孔子回答学生的语气,就像一个长辈在说斥孩子一样,像是在反问他“你不知道,别人还能不知道吗?”

背后的意思是,做好了前面两件事,自己就算不知道哪里有人才,别人也会推荐给你。

可以看出,孔子始终强调的就是要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,从自身出发,自己做好了,周围的人就会协助你的。
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